在大陆的半导体产业发展进程中,有一个人不得不提,那便是被誉为「中国半导体之父」并一手创办中芯国际的张汝京。前段时间业界传来消息,张汝京离开一手创办的青岛芯恩,加入积塔半导体引发热议。这位中国半导体产业界的传奇人物的故事,又再次被不少人重新翻开。
张汝京在1977年博士毕业后留在了美国,入职半导体巨头德州仪器担任工程师,负责研发供空军使用的语音合成器。之后没多久,张汝京进入了德州仪器的核心部门,加入集成电路发明者之一——杰克·基尔比所领导的DRAM团队。值得一提的是,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当时也在德州仪器任职,当时他的职位是德州仪器资深副总裁,负责管理德州仪器的消费产品事业部,手下达4000人之多。
从职位上看,张汝京是张忠谋的下下级。当时他们也肯定想不到,数十年后,双方又会从事同一个行业,并将分庭抗礼,最后还分别成就了中国台湾和中国大陆半导体的基石。在德仪工作期间,张汝京先后在美国、日本、新加坡、意大利及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创建并参与管理了10个半导体工厂的技术开发及IC运作,一时间被媒体称为「建厂高手」,积累了丰富的产业链资源。
1997年从德州仪器离职以后,张汝京先是尝试在台湾开办了一家名叫世大的半导体公司,没过几年就一举成为了台湾排名第三的芯片代工厂。随后世大被全球顶级芯片制造企业台积电,以五十亿的价格收购。
2001年张汝京放弃了在台湾积累的一切毅然决然回到了祖国大陆创办工厂,他带走的只有一批半导体领域的人才。张汝京在上海张江工业园创办了中芯国际,而当时中国芯片的制造工艺还仅仅停留在微米级别。在中芯国际的选址上,张汝京和虞年华、胡丁华博士等几位前辈先后去了香港、北京、上海,并最终敲定在上海的张江建厂。
在筹备资金方面,中芯国际并没有国家投资,而是自筹资金,整个项目建起来需要近10亿美元。在中国科学院院士王阳元的支持下,国内企业北大青鸟做了投资;上海张江科技园区以土地作价投资。张汝京又找到海外资金,如华登国际、汉鼎亚太、高盛资本、祥峰资本等对中芯国际投资。最后,共筹集资金14亿多美元,大大超出了预期。
在场地和资金都到位后,接下来便是工厂的建设。中芯国际的厂房从一片稻田到工厂建设起来,仅用了13个月,2000年8月24日打桩,第二年9月25日投片试产,这在全世界半导体建厂历史中用时最短。建厂的同时,还需要引入先进的技术设备。然而,国内当时面临着国外的技术禁运。为了引进当时已量产的0.18微米先进工艺设备,张汝京辗转新加坡、美国、日本、荷兰等地。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获得了相关技术许可和设备。
整个过程,如同一场战役,其中的艰辛,只有当事人自知。最后是人才的招募,张汝京在德仪工作20年,又在日本、意大利、新加坡和台湾地区工作过。他通过积累多年的人脉,开始从这些地方网罗行业精英。为了吸引人才并留住人才,一方面,张汝京为员工建社区,解决员工住房问题;另一方面,为员工子女建双语学校,解决员工后顾之忧。十三个月之后,中芯国际就制造出了 0.25微米的 8英寸芯片,成为将中国芯片的进程推进到了纳米级别,从此中国芯片才算真正进入了纳米时代。
2004年中芯国际终于成功上市,也因此成为了全球第三大芯片加工厂。但命途多舛的中芯国际因为之前的合同漏洞,在 2005年又再次被台积电起诉,在反复打官司的过程中,中芯国际还面临着每年连续亏损的局面,可以说是举步维艰。最后的起诉结果是以台积电的胜诉告终,中芯国际需要支付两亿美元并向其转让10%的股份,而台积电的目的可谓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为的就是阻碍中国芯片的发展。张汝京也在这场官司的败诉下,因为压力引咎辞职,离开了中芯国际,并且三年不得踏足半导体领域。
2014年张汝京在上海创立新昇半导体。这一年,张汝京66岁。新昇的成立,翻开了中国大陆300毫米半导体硅片产业化的新篇章,填补了我国大尺寸硅材料的空白,补足了我国半导体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2017年年底,当新昇半导体的300mm大硅片月产能突破3万片,极大程度上缓解了国内半导体大尺寸硅片生产问题时,张汝京选择功成身退,离开自己一手创办的新昇半导体。
2018年,由张汝京创办的芯恩集成电路有限公司在青岛正式成立,成为我国首个采用CIDM模式的企业。期间,张汝京提出CIDM模式,即共有共享式的IDM。在该模式下,参与到芯片设计、研发、生产等多个环节的企业不仅可以资源共享,也可以减少风险,张汝京认为这是“最适合中国的新模式”。21年8月,青岛芯恩8英寸厂投片成功,芯恩是中国首个协同式集成电路制造(CIDM)项目。
今年,74岁的张汝京再换战场,加盟上海积塔半导体,来解决中国汽车芯片不足的困境。积塔半导体是一家专注于特色工艺的芯片制造企业,志在成为国内最好的汽车半导体公司是国内最早从事汽车电子芯片、IGBT芯片制造企业,在模拟电路、功率器件芯片代工领域具有领先地位。
“帮我们中国做一些事情,我是在这个方向在做,遇到什么困难、挫折,没关系,克服。遇到什么难处,忍耐挺过去,然后东山再起再做,这是我的做法。”张汝京曾在接受采访时说。这一辈子,张汝京都是在跟半导体打交道,从半导体材料到晶圆制造,每一个创业项目都在填补本土供应链的薄弱环节。张汝京在大陆创业的20余年间,既见证了中国半导体产业从0.5微米制程停滞,再到如今各细分领域补足、发展的见证者,也亲身参与、创建了中芯国际和新昇半导体等产业重要玩家。对张汝京来说,其半导体创业都没有走到最后,但他的离开都留下了更好的半导体企业。年已古稀的他,如今依然充满斗志,我们将进一步见证张汝京在中国半导体产业新的篇章。
Copyright © 2021 上海溢联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官方网站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1019181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