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发表《2023/2024年度财政预算案》(以下简称“《财政预算案》”),着重在数字经济、Web3(第三代互联网)、人工智能、证券市场、绿色金融等多个领域发力,推动香港经济高质量发展。陈茂波表示,这是香港特区新一届政府的第一份财政预算案,也是香港摆脱疫情困扰、恢复与内地及国际通关后的第一份财政预算案。
他还指出,今年预算案的主题是“稳中跃进、共拓繁荣新愿景”。概括而言,政府今年采取“中间偏松”的财政姿态,因此这一份仍然是赤字预算。预算案措施所涉及的资源,超过八成是用在市民和中小企身上,冀能在力所能及之处,照顾有需要的市民;在经济恢复之际,加固复苏动力,支持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
陈茂波说,目前外部环境仍然严峻,风云变幻。虽然香港经历了过去几年的“压力测试”,但特区政府的财政状况和金融体系依然稳健,整体社会也表现的十分稳定。 以下为本次《财政预算案》的要点如下:
陈茂波表示,数字化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为加速推动香港数字化经济的进程,由其主持的数字化经济发展委员会,正就四大范畴进行深入研究,包括探索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所需的数码基建、便捷安全的跨境数据流动、企业数码转型,以及人力资源配套。委员会下的四个工作小组在今年内会向政府提出具体建议。
数码基建方面,香港特区政府会就建立人工智能超算中心进行可行性研究,并在2023/2024年度完成。发展智慧城市及数字经济有助改善市民生活质素。为了鼓励电讯网络营办商更积极投资基建,为企业及市民提供更优质的通讯服务,建议电讯网络营办商就将来投得的无线电频谱而须缴付的频谱使用费将可获税务扣除。
数码转型方面,陈茂波称将预留5亿港元,进一步加快企业数码转型的步伐,让数码港推行“数码转型支援先导计划”,以一对一的模式协助中小企业应用现成的基础数码方案配套。
陈茂波继称,政府亦一直致力支援企业利用科技提高生产力和将业务流程升级转型,例如“科技券”计划。该计划获业界的广泛支持,计划出台至今,已批出超过二万宗申请。为协助企业更好发展数码配套和升级转型,生产力局于去年九月推出一站式“资助易”网上平台,令申请流程更畅顺。
陈茂波称,互联网持续发展演变,每一代的技术革新,都带来新的应用和机遇,甚至颠覆了商业运作模式。正处起始期的第三代互联网(Web3)同样潜力庞大,香港必须与时并进,抓紧这个黄金机遇,引领创新发展。
陈茂波称,数码港在今年初已成立Web3基地,预算案会拨款5000万港元加速推动Web3生态圈的发展,包括举办国际大型研讨会,让业界和企业更掌握前沿发展,推动跨界别业务合作,并举办更多青年工作坊。
他还透露,虚拟资产是Web3生态圈的重要一环,去年十月发表的虚拟资产政策宣言,阐明政府对相关行业的政策立场和方针,市场对此反应踊跃。在过去数月,已有大批具潜质的新型企业考虑落户香港。下一步,他将成立并领导一个虚拟资产发展专责小组,成员包括相关决策局、金融监管机构,以及市场人士,就行业的可持续和负责任发展,向政府提交建议。
据陈茂波介绍,香港特区政府将积极把握国家双碳战略下的机遇,发挥“一国两制”及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加速发展香港成为国际绿色科技及金融中心,并朝以下方向推进:构建绿色科技生态圈。包括吸引龙头企业或初创企业落户发展;鼓励产学研的高效互动,将科研成果商品转化;通过政策支持,带动绿色科技需求;绿色金融应用与创新。让绿色项目通过传统渠道融资以外,亦可通过金融创新更便捷灵活地获取资金;绿色认证及国际标准衔接;人才培训;加强与大湾区及国际市场的交流和合作。
同时,将成立“绿色科技及金融发展委员会”,邀请绿色科技、绿色金融、绿色标准认证等业界代表协助制订行动纲领,推动香港发展为国际绿色科技及金融中心。政府将在今年年底举办“国际绿色科技周”,汇聚相关产业代表、企业及投资者。
陈茂波表示,香港拥有作为跨国企业集中地和总部经济的竞争优势。为进一步把握市场机遇,我们会引入公司迁册机制,便利在外地注册的公司,特别是业务以亚太区为核心的企业,将注册地迁至香港,善用香港的优良营商条件和专业服务。我们将于2023/2024年度内进行咨询,并提交有关立法建议。
同时,为进一步丰富人才库及吸引更多新资金落户香港,香港会引入新的“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申请人须将一定金额的资产,投放在本地市场,但不包括物业投资。在通过审批后,便可来港居住及发展。计划的细节将于稍后公布。
吸引人才方面,2022年《施政报告》提出一系列措施,在培育本地人才的同时,招揽外地人才,为经济发展作贡献。这些措施包括“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开设“香港人才服务窗口”。劳工及福利局正更新“人才清单”,以反映各个不同专业的人手需求情况,预计下月完成。
陈茂波表示,未来香港特区政府会继续积极与内地探讨各项扩容增量方案和优化安排,例如优化“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债券通,以及进一步扩大沪深港通合资格证券的范围。此外,香港特区政府也会研究为境外投资者提供更多风险管理产品,包括在港发行国债期货,为香港资本市场持续注入新动力。
香港特区政府会继续推动更多内地各级政府、海内外公私营机构到香港发行离岸人民币债券。陈茂波指出,去年,海南省人民政府及深圳市人民政府分别在香港发行总值各50亿元人民币的离岸人民币债券;今年1月,香港特区政府再次在“政府绿色债券计划”下发行人民币债券,并结合投资者的需求,将发行额倍增至100亿元人民币,内地和海外金融机构均反应热烈。陈茂波表示,香港特区政府会继续推动更多内地各级政府、海内外公私营机构到香港发行离岸人民币债券。
香港财政司长陈茂波表示,经市场咨询后,港交所将于今年第一季度实施先进科技公司上市制度,拓宽发行人上市渠道。在详细考虑市场有关中小型和初创企业融资意见后,港交所亦将于今年内就GEM提出具体改革建议。
香港交易所主席史美伦说:“我们欢迎香港财政司司长在今天公布的 2023-24年度财政预算案中,提出多项进一步提升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举措,为我们继续推广香港市场的独特优势及作为东西方超级联系人的角色奠下重要基础。我们期待继续与香港特区政府和各持份者合作,进一步增强香港市场的韧性和活力。”
香港交易所集团行政总裁欧冠升表示:“香港交易所致力发挥关键作用,支持政府进一步发展香港金融市场的计划。我们会通过实施一系列已宣布和计划中的战略举措,持续提升我们的上市机制、发展市场基础设施并丰富产品种类,以建设面向未来的领先市场。我们会专注推动市场和业务的长期繁荣发展,并继续支持我们的客户和社区。”
陈茂波宣布,为进一步协助港商及投资者开拓市场,自2023/2024年度起的5个财政年度,香港特区政府会向贸发局增拨合共五亿五千万港元,协助香港企业把握“一带一路”倡议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机遇,以及开拓新兴市场,加强环球推广。
在纾缓企业经营压力方面,陈茂波在新一份财政预算案中提出系列建议措施:
1.宽减2022/2023课税年度百分之百的利得税,上限为6000港元,全港13.4万家企业受惠。有关扣减会在2022/2023课税年度的最终应缴税款反映。政府收入将减少7亿2千万港元;
2.宽减2023-2024年度首两季的非住宅物业差饷,以每户每季1000港元为上限。估计涉及43万个非住宅物业。政府收入将减少7亿4千万元;
香港金融发展局(“金发局”)表示,欢迎2022-23财政预算案中提出的措施,为香港长远经济发展作出规划的同时,为企业及市民提供协助以应对疫情带来的直接影响。金发局表示,赞扬政府及监管机构为促进市场发展而作出的努力,亦赞同其就金发局提出的部分建议之采纳。预算案当中包括审视上市规则以配合从事先进技术企业的集资需求,就单一家族办公室所管理的合资格家族投资管理实体提供税务宽免,继续发行绿色债券,丰富以数据为本金融服务的生态圈,及成立“大湾区投资基金”等措施,将为香港的持续成功奠定坚实基础。
金发局主席李律仁资深大律师支持政府继续推动香港金融市场及业界发展。他表示,今天公布的财政预算案重申香港致力作为中国和世界的国际金融中心之决心不变。我们的成功源自服务及不断追求完善的心态,在全球疫情持续的艰难时刻,香港更将砥砺前行,继续作为世界各地人士首选之商业枢纽。
金发局行政总监区景麟博士亦感谢政府对金融服务业的支持:“我们将持续与业界持份者紧密合作,以提升香港作为首屈一指的金融中心之竞争力,继续面向全球市场参与者。”
香港保险业监管局(“保监局”)主席姚建华表示:“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将香港明确定位为“双循环”策略下的风险管理中心,建基于大湾区和“一带一路”沿线新兴市场的发展,服务国家独特需要之余,同时把其连接上世界各地。就此而言,自2021年10月以来推出的三笔巨灾债券已于潜在发行人间产生强烈兴趣。适时决定延长资助计划,对培育一个由价值链上主要参与者组成并具活力的生态圈实属需要。”
他补充道,保监局亦很高兴得悉政府重申其承诺,透过延长人才培训计划增加本地保险业专业人员的供应,此举对疫后新常态下经济持续复苏是不可或缺的。上述两项措施对实现《香港保险业的发展策略蓝图》中订出的策略性目标有显著贡献。
来源:中国基金报
Copyright © 2021 上海溢联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官方网站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1019181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