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行业要闻
苹果效应显现?AR眼镜市场大爆发。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MWC 上海 2023已开幕,作为一场世界级的大会,智能手机硬件软件厂商、运营商及通信领域专家自然是不会缺席,而今年的展会重点除了传统通信技术之外,AR眼镜也成为继智能手机之后的又一重要终端。
尤其是在苹果Vision Pro发布之后,AR、VR、MR等给类虚拟与现实结合的眼镜产品更是成为了本次展会的一大爆发点,厂商们纷纷在本次展会或发布或展示旗下各类眼镜产品,力求在这波热潮中获得自己的流量。
中兴通讯在本次展会上发布了其首款轻型双目屈光一体化GPT无线AR智能眼镜nubia Neo Air。根据官方产品宣传,其最大卖点就是引入了AI大模型,可实现即时问答,与人工智能语音助手进行聊天、语音查询资料等智能交互。应用场景主要为演讲、直播、主持、实时翻译等。如佩戴者可通过眼镜镜片实时查看文字提示,从而进行脱稿演讲。其他参数方面,nubia Neo Air为双目设计,从外观来看与普通眼镜极为接近,整机净重量约为50g,支持屈光一体化定制,充电半小时可在典型状态8小时的正常使用。
作为本次展会的最大参展商之一,联想带来了新一代便携式增强现实眼镜——联想晨星G2 light。这款AR眼镜采用了自由曲面的光机设计,拥有双目1080P立体显示光机,并搭配9轴传感器融合算法,可以提供无界环绕大屏体验,并且支持手机投屏显示。交互方面,G2 light在过往产品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智能交互的方式,支持凝视、触控屏、手势、按键等多种交互方式。该设备还搭载了一颗800万像素的自动对焦RGB摄像头,支持1080P视频传输,适用于工厂巡检、文旅导览、维修指导、操作培训等场景。
此外,在今年2月的MWC巴塞罗那展会上,小米秀出了一款探索版AR眼镜,OPPO也带来了智能眼镜Air Glass 2。虽然AR眼镜早已不是新物种,但其经过多年蓄力之后,其市场火爆或许真的要来了。
尤其是随着苹果Vision Pro发布,眼镜产品受到消费者更高关注,当然,苹果Vision Pro也只是一个后来者,不过在苹果品牌号召力之下,行业产业链都有望迎来一波大更新,在这样的背景下,明年的AR眼镜终端市场就更值得期待了。
来源:机智猫
医疗健康行业要闻
化妆品合成生物学选品:把握热点,长期布局。7月3日-7月4日,2023中国美妆供应链展iPDM于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举办。期间,4日下午,由青眼主办的合成生物高峰论坛圆满成功,会上,益联资本已投项目辉文生物研究中心科学家马宏敏发表《功效护肤原料的生物智造》的主题演讲。
携手力矩中国,联办“可持续蛋白绿色产品研创。日前,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国际青年领航发展专项基金、力矩中国在上海联合举办主题为“可持续蛋白绿色产品研创”的“青年领航科创沙龙”第十一期活动,探讨新蛋白领域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国际青年领航发展专项基金科创中心执行秘书长孙玉芬表示,科技创新是国家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可持续发展和企业社会责任也是当前全球关注的热点话题。Lever VC合伙人郜雅琪介绍了替代蛋白行业,从投资的视角解读植物蛋白和细胞培养蛋白行业千亿蓝海的市场前景。蛋白质转型是由消费者关注、政府政策和自然资源约束驱动的全球趋势,替代蛋白质主要赛道包括植物基、细胞培养和发酵蛋白,随着消费者对替代蛋白质的需求不断增长,2023年销售额将达到1-2千亿美元,到2054年将占据蛋白市场30%份额。替代蛋白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促进碳中和方面发挥关键作用,投资也在逐年增加。研究表明,替代蛋白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影响最大的品类。通过优化作物和生产工艺,植物蛋白和细胞培养蛋白的发展前景看好,势必打开新的增长极。
昌进生物科技公司CMO杨菲认为,应该在保障食品安全的同时,积极拥抱食品创新。尤其是对新技术或者新原料带来的食品创新,既要有完善的监管体系,也要更加开放包容。加速与国际食品科技创新的接轨,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接轨,还包括整个法规监管体系与市场机制的接轨,这需要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努力。
来源:全球青年领航计划
半导体行业要闻
芯片行业正在努力应对中美之间日益紧张的局势。华盛顿方面以国家安全为由,对亚洲国家获取某些能力表示担忧,迫使企业限制向其最大市场的发货。一位反对现行限制人工智能硬件向中国出口规定的高管表示,该政策并未达到减缓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预期效果。
据知情人士透露,拜登团队一直在探索进一步收紧现有限制的方法,例如,针对英伟达专门为中国市场生产的芯片。除了美国的限制之外,美光科技公司等美国芯片制造商还面临北京方面的行动,这些行动损害了他们在中国开展业务的能力。
总体而言,高管们认为,虽然中国客户被迫购买更多芯片来完成违禁产品的工作,但这并没有显着减缓他们的速度。他们认为,他们使用的软件的可用性和质量足以弥补任何硬件限制。
基辛格也在阿斯彭安全论坛上发表讲话,他在周三出席会议时提到了在华盛顿举行的会议。“我们确实传达了关于中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他说。“目前,中国占半导体出口的 25% 至 30%。如果我的市场减少 20% 或 30%,我就需要建造更少的工厂。”他认为,允许其芯片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总体上符合美国的利益,因为来自中国的收入有助于推动研发。这是保持国家在量子计算等新技术方面的领先地位所必需的。
高通 60% 以上的收入来自中国地区,该公司向小米等智能手机制造商供应零部件。基辛格本月早些时候访问了北京,展示了该公司最新的人工智能芯片,他认为中国是英特尔最大的销售地区,其中中国提供了其约四分之一的收入。对于英伟达来说,中国提供了大约五分之一的销售额。
到目前为止,应用材料公司等芯片设备制造商的收入受到的打击最大,被迫削减了数十亿美元的预测。但公司担心这些限制会扩展到其他类别的芯片,也影响到了一些设备制造商。
来源:半导体行业观察
新能源汽车要闻
自动驾驶技术加速落地,新势力拐点将至?2023年自动驾驶行业又有了新的突破和进步。继工信部表示支持L3级及更高级别自动驾驶商业化应用之后,近日又有消息称,无人驾驶的出租车正式进行商业化运营。这意味着,无人驾驶正式从封闭道路走向开放道路,从有安全员到完全无人化。对于自动驾驶技术,尽管行业内有不少争论的声音,但没有谁敢轻易放弃这块影响未来的技术高地,尤其是对于以智能技术见长的新势力车企来说,自动驾驶时代的到来,更是意味着新机遇。
随着汽车新四化的不断推进,自动驾驶被认为是未来最有潜力的技术之一,越来越多的国家为自动驾驶提供更为完善的规章制度。比如,早在2017年,德国立法者就通过L3自动驾驶的相关法案。美国交通部也于2021年发布了《自动驾驶车辆综合计划》,日本推出《面向实现和普及自动驾驶的措施报告及方针》促进自动驾驶落地。
而在国内汽车市场,自动驾驶技术也已经进入快车道,前不久工信部明确发文,支持L3及以上级别的自动驾驶的商业化应用。文件出来后,就相当于自动驾驶有了规章制度,车企也可以更好地研发自动驾驶技术。工信部发文后不久,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工作办公室就宣布,在京开放智能网联乘用车“车内无人”商业化试点。只要企业达到相应要求,即可在示范区面向公众提供常态化的自动驾驶付费出行服务。而有了自动驾驶出租车之后,也标志着自动驾驶技术离我们普通百姓越来越近。毫无疑问,相关法规与标准不断出台。国内L3智能驾驶落地具备里程碑意义,一方面代表国家政策对智能驾驶产业的重视和决心,可能为行业后续发展扫清障碍;另一方面加速AI创新在汽车端的应用,可能马上会迎来自动驾驶真正的商业化落地拐点。
来源:爱买车
Copyright © 2021 上海溢联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官方网站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1019181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